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高麗年表】《王在相愛》歷史大事紀年表

記錄一下本劇的歷史相關大事重要日期:

這個時期的元朝各任皇帝: 世祖 (在位:1271-1294)、成宗 (在位:1294-1307)、武宗 (在位:1307-1311)、仁宗 (在位:1311-1320)、英宗 (在位:1320-1323)、泰定帝 (在位:1324-1328)

--- 高麗忠烈王 (第一次在位:1274-1298) ---
1275年: 王謜出生 (忠烈王長子, 母為莊穆王后/元朝齊國大長公主)
1278年: 王謜被送往元大都當人質
1289年:  2月納西原侯王瑛之女為世子妃 (即靜妃, 活到1345年)
1291年: 西原侯王瑛去世
1292年: 納趙仁規之女為世子妃  (即趙妃)
1294年: 王燾 (忠肅王)出生 (母為元朝蒙古人也速真, 即懿妃)
1296年: 王謜與元朝薊國公主寶塔實憐成婚 (之前已娶三個高麗女子為妃)
1297年: 莊穆王后去世, 引起政爭, 忠烈王自請退位

--- 高麗忠宣王 (第一次在位:1298) ---
1298年: 王璋(王謜)繼位為王, 但因寶塔實憐鬧宮鬥, 不久即還位於忠烈王

--- 高麗忠烈王 (第二次在位:1298-1308) ---
1307年: 王璋迎立元武宗有功, 被封為瀋陽王
1307年: 廢立案失敗, 瑞興侯王琠被斬 (王瑛次子), 宋邦英亦死
1308年: 忠烈王去世, 王璋再次即位

--- 高麗忠宣王 (第二次在位:1308-1313) ---
1308年: 忠宣王納許珙之女為妃  (即順妃, 前夫王昡, 她活到1335年)
1310年: 忠宣王殺世子王鑑及高麗大臣金義重等人
1313年: 忠宣王被讒下台, 讓位給其子江陵大君王燾, 延安君王暠為瀋陽王世子

--- 高麗忠肅王 (第一次在位:1313-1330) ---
1313年: 王璋受封為太尉王, 攜王妃返回高麗
1314年: 王璋前往元大都, 滯留不歸
1315年: 忠宣王妃薊國公主寶塔實憐去世
1316年: 也速真(忠肅王母)去世, 追封懿妃
1320年: 元仁宗駕崩, 元英宗即位, 王璋被疑與太皇太后黨同, 被流放到西藏學佛
1323年: 王璋改流放到青海
1324年: 王璋獲釋回到元大都
1325年: 王璋死於元大都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

【朝鮮資料】朝鲜王位继承之嫡庶区分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 各代王词条
1. 太祖 李成桂 (1392-1398)
创始者

2. 定宗 李芳果 (1398-1400)
李成桂嫡二子 「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引退

3. 太宗 李芳远 (1400-1418)
李成桂嫡五子 「第二次王子之乱」后定宗让位

4. 世宗 李裪 (1418-1450)
李芳远嫡三子

5. 文宗 李珦 (1450-1452)
世宗嫡长子

6. 端宗 李弘暐 (1452-1455)
文宗嫡长子

7. 世祖 李瑈 (1455-1468)
世宗嫡四子 端宗的叔父 「癸酉靖难」后端宗被迫让位

8. 睿宗 李晄 (1468-1469)
世祖嫡次子

9. 成宗 李娎 (1469-1494)
世祖嫡长子之次子 睿宗的侄子 奉祖母贞熹王后的命令即位

10. 燕山君 (1449-1506)
成宗嫡长子

11. 中宗 李怿 (1506-1544)
成宗嫡次子

12. 仁宗 李峼 (1544-1545)
中宗嫡长子

13. 明宗 李峘 (1545-1567)
中宗嫡次子

14. 宣祖 李昖 (1567-1608)
中宗之孙、德兴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 [父非嫡出]
宣祖之父德兴大院君李岹 是中宗和昌嫔所出

15. 光海君 李珲 (1608-1623)
宣祖与恭嫔金氏所生的第二位儿子 [庶出]

16. 仁祖 李倧 (1623-1649)
是宣祖第五子定远君的儿子 [父非嫡出]
仁祖之父定远君是宣祖和仁嫔金氏所出

17. 孝宗 李淏 (1649-1659)
仁祖嫡次子

18. 显宗 李棩 (1659-1674)
孝宗嫡长子

19. 肃宗 李焞 (1674-1720)
显宗嫡长子

20. 景宗 李昀 (1720-1724)
肃宗长子 张禧嫔所出 [庶出]

21. 英祖 李昑 (1724-1776)
肃宗李焞第四子,生母为淑嫔崔氏 [庶出]

22. 正祖 李祘 (1776-1800)
他的父亲是朝鲜英祖的次子庄献世子,生母是惠庆宫洪氏 [隔代嫡系]

23. 纯祖 李玜 (1800-1834)
庶二子 绥妃朴氏所出 [庶出]

24. 宪宗 李奂 (1834-1849)
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之子 [隔代嫡系]

25. 哲宗 李昪 (1849-1863) [隔三代嫡系]
纯祖养子 生父为纯祖的堂兄全溪大院君,生母为龙城府大夫人龙潭廉氏
全溪大院君(1785年-1841年)是恩彦君的嫡三子 ,庄祖的孙子,第25代君主哲宗的生父。名圹,生母为全山郡夫人李氏。1849年,嫡二子德完君继承王位,是为哲宗,同时追封生父为大院君。问题是庄祖是谁?
原来就是 庄献世子李愃(1735年-1762年)是朝鲜王朝的第21代君主朝鲜英祖李昑之次子
所以哲宗算是英祖的嫡系曾孙子
24代王宪宗无子 所以让他继位

26. 高宗 李熙(1863-1896) [隔九代嫡系]
兴宣大院君嫡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
兴宣大院君是南延君忠正公李球第四子,母骊兴闵氏。南延君是仁祖第三子麟坪大君的六世孙,被过继给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为后。
这关系也够远了...
所以 兴宣大院君是麟坪大君的七世孙 仁祖的八世孙
高宗就是仁祖的九世孙!!

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三國年表】新羅歷史大事紀年表

新羅歷史大事紀年表
新羅(前57年-935年)

【早期(前57年-654年)】
--- 赫居世居世干 (在位:前54-4) ---
--- 南解次次雄 (在位:4-24) ---
--- 儒理尼師今 (在位:24-57) ---
--- 脫解尼師今 (在位:57-80) ---
--- 婆娑尼師今 (在位:80-112) ---
--- 祇摩尼師今 (在位:112-134) ---
--- 逸聖尼師今 (在位:134-154) ---
--- 阿達羅尼師今 (在位:154-184) ---
--- 伐休尼師今 (在位:184-196) ---
--- 奈解尼師今 (在位:196-230) ---
--- 助賁尼師今 (在位:230-247) ---
--- 沾解尼師今 (在位:247-261) ---
--- 味鄒尼師今 (在位:262-284) ---
--- 儒禮尼師今 (在位:284-298) ---
--- 基臨尼師今 (在位:298-310) ---
--- 訖解尼師今 (在位:310-356) ---
--- 奈勿麻立干 (在位:356-402) ---
356年: 開始世襲君主,結束三大家族輪流掌權
377年: 與東晉,前秦及高句麗建交,向東晉朝貢

--- 實聖麻立干 (在位:402-417) ---
--- 訥祇麻立干 (在位:417-458) ---
427年: 高句麗南擴,新羅被迫和百濟結盟

--- 慈悲麻立干 (在位:458-479) ---
--- 炤知麻立干 (在位:479-500) ---
--- 智證王 (在位:500-514) ---
503年: 正式定國號為新羅

--- 法興太王 (在位:514-540) ---
527年: 佛教被新羅正式採納
532年: 兼併伽倻,與高句麗,百濟形成三足鼎立

--- 真興太王 (在位:540-576) ---
553年: 新羅由百濟奪走漢江流域,結束120年羅濟同盟
545年: 新羅大阿飡居柒夫等開始修撰《國史》
562年: 吞併大伽倻,疆土到達洛東江

--- 真智大王 (在位:576-579) ---
--- 真平大王 (在位:579-632) ---
--- 善德女王 (在位:632-647) ---
--- 真德女王 (在位:647-654) ---
650年: 真德女王織《太平頌》在錦緞上,贈送給唐高宗
654年: 真德女王去世,骨品制度終止

【中期(654年-780年)】
--- 武烈大王 (在位:654-661) ---
660年: 新羅聯合唐滅了百濟

--- 文武大王 (在位:661-681) ---
668年: 新羅與唐滅了高句麗
668年: 羅唐戰爭後,統一朝鮮半島為統一新羅

--- 神文大王 (在位:681-692) ---
682年: 仿唐設立國立高等教育機構國學

--- 孝昭大王 (在位:692-702) ---
--- 聖德大王 (在位:702-737) ---
735年: 唐朝承認新羅對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領土的控制

--- 孝成大王 (在位:738-742) ---
--- 景德大王 (在位:742-765) ---
--- 惠恭大王 (在位:765-780) ---

【晚期(780年-935年)】
--- 宣德大王 (在位:781-785) ---
--- 元聖大王 (在位:786-798) ---
--- 昭聖大王 (在位:798-800) ---
--- 哀莊大王 (在位:801-809) ---
--- 憲德大王 (在位:810-826) ---
--- 興德大王 (在位:827-836) ---
--- 僖康大王 (在位:837-838) ---
--- 閔哀大王 (在位:839-839) ---
--- 神武大王 (在位:839-839) ---
--- 文聖大王 (在位:840-858) ---
--- 憲安大王 (在位:858-861) ---
--- 景文大王 (在位:861-875) ---
--- 憲康大王 (在位:875-886) ---
--- 定康大王 (在位:887-887) ---
--- 真聖女王 (在位:888-897) ---
892年: 甄萱建立後百濟

--- 孝恭大王 (在位:898-912) ---
901年: 弓裔建立泰封國, 進入後三國時代

--- 神德大王 (在位:912-917) ---
--- 景明大王 (在位:917-924) ---
--- 景哀大王 (在位:924-927) ---
--- 敬順大王 (在位:927-935) ---
935年: 後三國被高麗統一

【三國年表】百濟歷史大事紀年表

百濟歷史大事紀年表
百濟(前18年-660年)

【慰禮城時期】
--- 溫祚王 (在位:前40-28) ---
前18年: 朱蒙三子溫祚王在漢江南岸創建百濟

--- 多婁王 (在位:29-77) ---
--- 己婁王 (在位:77-128) ---
--- 蓋婁王 (在位:128-166) ---
--- 肖古王 (在位:166-214) ---
--- 仇首王 (在位:214-234) ---
--- 沙伴王 (在位:234-234) ---
--- 古爾王 (在位:234-286) ---
建立官制, 頒布律令嚴禁貪污
249年:百濟向東擴展到洛東江上游與新羅、伽倻相鄰

--- 責稽王 (在位:286-298) ---
--- 汾西王 (在位:298-304) ---
--- 比流王 (在位:304-344) ---
313年:  高句麗南下侵略樂浪郡

--- 契王 (在位:344-346) ---
--- 近肖古王 (在位:346-375) ---
367年: 第一次向日本派出外交使團
371年: 百濟在平壤打敗高句麗,殺死故國原王
372年: 百濟近肖古王曾向晉朝朝貢

--- 近仇首王 (在位:375-384) ---
375年: 百濟開始編纂史書《書記》

--- 枕流王 (在位:384-385) ---
384年: 佛教成為百濟的國教

--- 辰斯王 (在位:385-392) ---
--- 阿莘王 (在位:392-405) ---
--- 腆支王 (在位:405-420) ---
--- 久爾辛王 (在位:420-427) ---
--- 毗有王 (在位:427-455) ---
429年: 百濟派使團到宋尋求文化和技術

--- 蓋鹵王 (在位:455-475) ---
472年: 派使團到北魏尋求對付高句麗的軍事援助
475年: 高句麗攻下慰禮城, 百濟遷都熊津

【熊津時期】
--- 文周王 (在位:475-477) ---
--- 三斤王 (在位:477-479) ---
--- 東城王 (在位:479-501) ---
--- 武寧王 (在位:501-523) ---
501年: 在白江殺死加林城的逆臣苩加
512年: 遣使到南朝梁進行朝貢
523年: 築雙峴城以備外患

【泗沘時期】
--- 聖王 (在位:523-554) ---
529年: 高句麗安藏王入侵, 百濟五谷原戰敗
532年: 新羅兼併伽倻, 三國時代開始
538年: 百濟聖王遷都泗沘, 改國號為「南扶餘」
540年: 遣使朝貢於南朝梁, 獲得大量賜品
548年: 高句麗入侵獨山城, 得新羅援軍擊退
551年: 與新羅結盟, 佔領漢江上流流域
552年: 10月, 向日本傳播佛教
553年: 與新羅關係惡化, 新羅攻佔新州地區
554年: 聖王率軍前往管山城, 中伏身亡

--- 威德王 (在位:554-598) ---
--- 惠王 (在位:598-599) ---
--- 法王 (在位:599-600) ---
--- 武王 (在位:600-641) ---

--- 義慈王 (在位:641-660) ---
--- 扶餘豐 (在位:660-663) ---
660年: 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聯軍滅亡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

【三國年表】高句麗歷史大事紀年表

高句麗歷史大事紀年表
高句麗(前37年-668年)

【傳說時代】
--- 東明聖王 高朱蒙 (在位:前37-前19) ---
前37年: 漢元帝冊封為高句麗王

--- 琉璃明王 (在位:前19-18) ---
3年: 高句麗遷都國內城
14年: 西伐梁貊,襲取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

--- 大武神王 (在位:18-44) ---
37年: 進攻樂浪郡發動並一度占據

--- 閔中王 (在位:44-48) ---
--- 慕本王 (在位:48-53) ---

【大國時代】
--- 太祖王 (在位:53-146) ---
56年: 吞併東沃沮,又吞併東濊部分領土
118年: 聯合濊貊攻打玄菟郡華麗城
121年: 合馬韓、濊貊攻玄菟郡
146年: 襲擾樂浪郡,殺帶方縣令

--- 次大王 (在位:146-165) ---
--- 新大王 (在位:165-179) ---

【丸都・國內時代】
--- 故國川王 (在位:179-197) ---
184年: 故國川王親自領兵打退樂浪軍
191年: 採納精英政治制度,出現治世

--- 山上王 (在位:197-227) ---
197年: 公孫康大破高句麗軍, 改建新都
209年: 遷都新丸都城

--- 東川王, 東襄王 (在位:227-248) ---
246年: 曹魏幽州刺吏毌丘儉攻破東川王

--- 中川王, 中襄王 (在位:248-270) ---
--- 西川王, 西襄王 (在位:270-292) ---
--- 烽上王, 雉葛王 (在位:292-300) ---
--- 美川王, 好壤王 (在位:300-331) ---
302年: 美川王率三萬軍隊侵入玄菟郡
313年: 侵略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
315年: 攻克玄菟城

--- 故國原王 (在位:331-371) ---
342年: 前燕慕容皝侵入高句麗, 夷平新丸都城
371年:百濟近肖古王襲擊平壤, 殺了故國原王

--- 小獸林王 (在位:371-384) ---
372年: 立佛教為國教,建立「太學」

--- 故國壤王 (在位:384-391) ---
--- 廣開土王 (在位:391-413) --- [鼎盛時期]
404年:乘中原內戰, 占領遼東全境, 含玄菟郡

【平壤時代】
--- 長壽王 (在位:413-490) ---
427年: 遷都平壤
475年: 攻破百濟首都漢山城,殺蓋鹵王

--- 文咨王 (在位:491-519) ---
491年: 夫餘滅國, 人民內附於高句麗

--- 安藏王 (在位:519-531) ---
531年: 安藏王被刺殺, 其兄繼位

--- 安原王 (在位:531-545) ---
--- 陽原王 (在位:545-559) ---
551年: 百濟和新羅聯合開始攻打高句麗
553年: 新羅攻擊百濟, 取得整個漢江流域
554年: 百濟聖王攻新羅報復,被擒處死

--- 平原王 (在位:559-590) ---
586年: 都城由平壤城遷至長安城

--- 嬰陽王, 平陽王 (在位:590-618) ---
598年: 攻擊營洲, 引發隋高第一次戰爭
612年: 隋煬帝征伐高句麗, 隋軍潰敗
613年: 隋煬帝再征高句麗
614年: 隋煬帝又征高句麗, 無功而返

--- 榮留王 (在位:618-642) ---
631年: 在遼東建千里長城, 防唐朝進攻
642年: 高句麗將軍淵蓋蘇文刺殺榮留王
645年: 唐太宗攻擊高句麗, 被淵蓋蘇文擊退

--- 寶藏王 (在位:642-668) ---
660年: 唐和新羅聯軍滅了百濟
666年: 淵蓋蘇文去世
668年: 唐和新羅聯軍滅了高句麗

--- 末太王, 報德王 (在位:670-683) ---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朝鮮年表】《華政》歷史大事紀年表

记录一下本剧的历史相关大事重要日期: (欢迎补充指正)


-- 宣祖(在位:1567-1608) ---
1575年: 李珲(光海君)出生
1592年: 壬辰倭乱 (-1598)
1595年: 李倧(仁祖)出生 
1600年: 懿仁王后去世
1602年: 李德馨为领议政
1603年: 贞明公主出生
1606年: 永昌大君出生,洪柱元出生
1607年: 李倧封绫阳君
1608年: 宣祖薨


--- 光海君(在位:1608-1623) ---
1609年: 临海君被杀
1610年: 李倧娶韩氏(仁烈王后)
1612年: 李倧长子李溰(昭显世子)出生
1613年: 癸丑狱事,金悌男等被捕
1613年: 李德馨被流放
1614年: 永昌大君被杀
1615年: 绫昌君被控谋反身亡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
1617年: 软禁仁穆大妃,改称西宫
1618年: 明朝要求朝鲜出兵
1619年: 深河之战惨败,姜弘立被俘
1619年: 李淏(孝宗)出生 


--- 仁祖(在位:1623-1649) ---
1623年: 西人派推翻光海君,拥立仁祖,史称仁祖反正
1623年: 李尔瞻、金介屎被杀,世子李祬被赐死
1623年: 贞明公主嫁给洪柱元
1624年: 李适之乱,兴安君被杀
1626年: 李淏被封为凤林大君
1627年: 皇太极入侵朝鲜,史称丁卯胡乱。姜氏与昭显世子结婚
1630年: 赵琦妾女赵氏入宫
1631年: 贞明公主生洪万容(次子)
1632年: 仁穆大妃去世
1633年: 贞明公主生洪万衡(三子)
1635年: 仁烈王后去世
1636年: 皇太极再入侵朝鲜,史称丙子胡乱
1637年: 仁祖投降,昭显世子与凤林大君到沈阳为人质
1638年: 庄烈王后杨州赵氏为继妃
1639年: 赵氏生李澄(崇善君)
1640年: 赵氏封为昭容 
1642年: 松锦之战结束 洪承畴被俘
1643年: 皇太极去世,多尔衮拥立福临
1644年: 5月多尔衮攻陷北京
1645年: 昭显世子回国,两个月后暴毙
1646年: 姜嫔被赐死,三王子废为庶人,流放江华岛
1649年: 2月11日赵氏封为贵人。仁祖去世 


--- 孝宗(在位:1649-1659) ---
1650年: 多尔衮去世
1651年: 金自点拥立崇善君失败被赐死,12月废贵人赵氏被赐死


--- 显宗(在位:1659-1674) ---
1672年: 洪柱元去世


--- 肃宗 (在位:1674-1720) ---
1685年: 贞明公主去世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朝鮮年表】《宮中殘酷史-花的戰爭》历史大事纪年表


--- 宣祖(在位:1567-1608) ---
1591年: 日本丰臣秀吉入侵
1595年: 李倧(仁祖)出生

--- 光海君(在位:1608-1623) ---
1607年: 李倧封绫阳君
1610年: 李倧娶韩氏(仁烈王后)
1612年: 李倧长子李溰(昭显世子)出生
1619年: 李淏(孝宗)出生

--- 仁祖(在位:1623-1649) ---
1623年: 西人派推翻光海君,拥立仁祖,史称仁祖反正
1624年: 李适之乱
1626年: 李淏被封为凤林大君
1627年: 皇太极入侵朝鲜。史称丁卯胡乱
1627年: 姜氏与昭显世子结婚
1630年: 赵琦妾女赵氏入宫
1635年: 仁烈王后去世
1636年: 皇太极再入侵朝鲜,史称丙子胡乱
1637年: 1月仁祖投降
1637年: 昭显世子与凤林大君到沈阳为人质
1638年: 庄烈王后杨州赵氏为继妃
1639年: 赵氏生李澄(崇善君)
1640年: 2月 马福塔暴毙
1640年: 8月27日赵氏封为昭容 (张氏为贵人)
1640年: 林庆业再次作为朝鲜支援军的元帅支援清朝
1640年: 姜嫔生庆完君
1641年: 赵氏生李潚(乐善君)
1642年: 松锦之战结束 洪承畴被俘
1642年: 姜嫔生庆宁郡主
1643年: 皇太极去世,多尔衮拥立福临
1643年: 姜嫔生庆顺郡主
1644年: 5月多尔衮攻陷北京
1644年:沈器远之乱
1644年:姜嫔生庆安君
1645年: 昭显世子回国,两个月后暴毙
1646年: 姜嫔被赐死,三王子废为庶人,流放江华岛
1646年: 以王子澄为崇善君
1646年: 林庆业回国途中,金自点指使士兵杀他
1647年: 以孝明翁主下嫁于洛城尉金世龙
1648年: 以王子潚为乐善君
1649年: 2月11日赵氏封为贵人
1649年: 仁祖去世

--- 孝宗(在位:1649-1659) ---
1650年: 多尔衮去世
1651年: 金自点拥立崇善君失败被赐死


1651年: 12月14日废贵人赵氏被赐死

【高麗年表】《奇皇后》相关大事纪年表

记录一下本剧的历史相关大事重要日期: (元惠宗部分)

1315年: 王祯出生 奇氏出生
1320年: 妥懽出生

--- 元文宗 (在位:1328-1332) ---
1328年: 王祯前往元大都充当宿卫

--- 元明宗 (在位:1329-1329) ---
1330年(至顺元年) 妥懽被驱逐到高丽大青岛
1330年: 高丽忠肃王要求退位 忠惠王继位 娶德宁公主为妃

--- 元宁宗 (在位:1332-1332) ---
1332年: 元宁宗逝世
1332年: 高丽忠肃王复位
1333年: 燕帖木儿病死

--- 元惠宗 (在位:1333-1370) ---
元统:1333年10月—1335年11月
1333年: 妥懽即位,答纳失里被册立为皇后
1335年: 答纳失里被赶出皇宫

至元:1335年11月—1340年
1335年: 唐其势逆谋失败, 伯颜专权, 停止科举取士
1337年: 伯颜忽都被册立为皇后
1340年: 罢免并流放伯颜, 奇氏被册立为第二皇后
1340年: 高丽忠肃王去世, 忠惠王继位

至正:1341年—1370年
1341年: 脱脱为相, 恢复科举取士
1343年: 高丽忠惠王流放广东 忠穆王继位
1344年: 脱脱请辞相位
1344年: 忠惠王去世
1350年: 治水引起民乱
1351年: 红巾军起事
1359年: 红巾军一度攻入上都
1368年: 伯颜忽都皇后去世
1368年: 明朝军队攻入大都,蒙古退出中原

--- 元昭宗 (在位:1370-1378) ---

【朝鮮年表】《秘密之門》相关大事纪年表

记录一下本剧的历史相关大事重要日期:

--- 肃宗 (在位:1674-1720) ---
1694年: 延礽君(英祖)出生
1718年: 崔淑嫔去世

--- 景宗 (在位:1720-1724) ---
1721年: 延礽君封为王世弟 (在金昌集、李颐命等人的拥立)
1721-1722年: 辛壬士祸
1724年: 8/25景宗在环翠亭病逝
1724年: [本剧猛毅事件]

--- 英祖 (在位:1724-1776) ---
1727年: 丁未换局, 荡平策排除党派心强的西人,老论派得以长期当政
1728年: 戊申政变, 少论派李麟佐、郑希亮等起兵拥立密丰君失败(李麟佐之乱)
1728年: 孝章世子去世
1735年: 思悼世子出生
1744年: 思悼世子与惠嫔行嘉礼
1744年: [本剧承政院失火事件]
1749年: 思悼世子代理听政
1752年: 惠嫔生李算(正祖)
1753年: 崔淑嫔墓地升格为「毓祥宫」
1754年: [本剧仪轨杀人事件]
1755年: 2月罗州挂书事件(乙亥狱事) 5月讨逆庆科事件
1756年: 林氏封良娣
1757年: 仁元王后逝世 思悼世子临幸朴氏被严责
1757年(三十三年): 王妃徐氏病逝(贞圣王后)
1759年: 立大臣金汉耉之女为新任王妃(贞纯王后)
1761年: 守则朴氏去世
1762年: 思悼世子废庶人 去世
1764年: 暎嫔李氏去世(思悼世子之母)
1776年: 英祖去世

--- 正祖 (在位:1776-1800) ---
1776年: 赐死淑仪文氏

【高麗年表】《六龍飛天》相关大事纪年表

记录一下本剧的历史相关大事重要日期:


--- 高麗恭愍王 (在位:1351-1374) ---
1335年: 李成桂出生
1356年: 李成桂隨父歸附高麗
1367年: 李芳遠出生
1368年: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建國
1374年: 李仁任指使宦官弒恭愍王,立王禑為王


--- 高麗禑王 (在位:1374-1388) ---
1375年: 鄭道傳因反對李仁任親元政策而遭流放
1377年: 鄭道傳從流放地回來,成為李成桂幕僚
1383年: 李芳遠及第
1388年: 李成桂自威化島回軍,處死崔瑩,禑王退位


--- 高麗昌王 (在位:1388-1389) ---
1389年: 李成桂廢昌王,立定昌府院君王瑤為恭讓王


--- 高麗恭讓王 (在位:1389-1392) ---
1391年: 鄭夢周彈劾鄭道傳,鄭道傳再度被流放
1392年: 李芳遠派趙英珪殺鄭夢周,七月恭讓王退位


--- 朝鮮太祖 (在位:1392-1398) ---
1392年: 在鄭道傳輔佐下,李成桂自立為王,創建朝鮮王朝
1392年: 鄭道傳為首任宰相 (都評議使司事,1392-1398)
1397年: 李祹出生 (世宗),元敬王后閔氏所出
1398年: 第一次王子之亂(戊寅靖社),殺鄭道傳,李成桂讓位於次子李芳果


--- 朝鮮定宗 (在位:1398-1400) ---
1400年: 第二次王子之亂(庚辰靖社),定宗傳位李芳遠


--- 朝鮮太宗 (在位:1400-1418) ---
1408年: 李成桂去世
1418年: 李芳遠傳位世宗


--- 朝鮮世宗 (在位:1418-1450) ---
1422年: 李芳遠去世 (1418-1422為太上王)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高麗史料】高丽史-李仁任传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00
李仁任.

资料来源: 维基文库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01

○李仁任, 星山君兆年之孙, 荫补典客寺丞, 累迁典法摠郞. 恭愍七年, 拜左副承宣. 八年, 红贼陷义州, 王命仁任爲西京存抚使, 以备之贼平策功爲二等. 十一年, 与诸将收复京都, 又策功爲一等. 
明年, 元将纳德兴君, 仁任爲西北面都巡问使兼平壤尹, 调兵食德兴君, 屯辽东候骑屡到鸭绿江, 中外震惧, 国家虑边将或生变, 凡用兵方略, 皆从中遥授, 是以将帅自危, 莫敢专制, 颇失机会, 且士卒夏月赴征,  冬未代粮饷又絶, 冻 顚 唯将吏官属人马稍强然轻兵渡江, 屡袭辽渖掠居民, 以邀官赏, 故未一交锋先自罢,  王命都元帅庆复兴留守西北, 令安遇庆等诸将渡江击之, 仁任谓都元帅府鎭抚河乙沚曰: "我军饥寒, 日夜思归, 岂无异心!但畏法不敢耳. 近都巡察使李龟寿, 行至凤州, 军卒谋叛伏诛, 此一验也, 渡江之擧, 可爲寒心, 都元帅性多疑, 必不能断, 我欲假他事请元帅遣子 事於王子其图之!" 卽以龟寿军卒叛书授乙沚以遣曰: "子往上必引见, 第献此书, 愼勿他语! 上悟必命旋师." 
乙沚倍道驰诣京见王, 王览书果大惊, 不暇具文, 牒口喩复兴勿渡江. 乙沚还, 仁任曰: "师将渡江, 元帅若以无文牒爲辞, 犹豫不决柰何? 我姑先见极陈利害, 然後子可入!" 
乃见复兴从容语曰: "公曾牧尙州上官时, 民心何如解官时?" 复兴曰: "解官时民心不如初." 仁任曰: "今日之事, 殆类此, 主上旧君, 德兴新主, 愚民但知安饱之爲乐, 岂知邪正之所在!  我师暴露已久, 皆思归, 一朝渡江, 其变难测莫若* {敛}军还营, 固守鸭绿 贼渡江, 上策也." 复兴悚然曰: "业已如此, 柰何? 且乙沚何时还乎? 国家必有处分." 顷之乙沚入, 传王命, 复兴悦, 立召诸将还.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02

十四年, 拜三司右使, 转都佥议赞成事, 赐纯诚同德辅理功臣号, 进左侍中. 二十三年, 罢复爲守侍中, 封广平府院君. 
王见弑, 太后及复兴欲立宗亲, 复兴宣太后旨於仁任, 仁任贪立幼主, 谋窃国柄, 欲立辛禑, 议未决, 李寿山曰: "今日之计, 当在宗室." 密直王安德永宁君瑜等希仁任意大言曰: "王以大君禑爲後, 舍此何求!" 仁任率百官, 遂立禑. 
或谓仁任曰: "自古国君见弑, 爲宰相者, 先受其罪, 帝若闻先王之故, 兴师问罪, 公必不免, 莫若与元和亲." 仁任然之, 及 帝使蔡斌等还, 仁任遣赞成事安师琦阳言饯行, 密谕金义中路杀斌等以灭口, 义遂杀斌, 奔北元, 由是人心疑惧, 未敢通使 朝廷. 
辛禑元年, 典校令朴尙衷司艺郑道传等谓宰相曰: "宜速遣使告丧." 仁任曰: "人皆畏惮, 谁可行者." 尙衷等谓判宗簿事崔源曰: "王被弑而不告丧, 帝必疑之, 如或问罪, 一国皆受其祸, 宰相莫以爲意, 卿能爲社稷行乎?" 源曰: "社稷苟安, 何惜一死!" 尙衷等以告, 仁任不得已从之.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03


时有边报, 北元将以兵纳渖王暠孙脱脱不花, 仁任率百官诣孝思馆盟於太祖眞曰: "本国无赖之徒, 挟渖王之孙, 来寓北鄙窥 王位, 凡我同盟戮力固拒, 翊戴嗣王, 上报先王之德, 下保父母妻子有 此盟非惟国家明正, 其罪天地宗社山川之神, 必降阴诛." 义从者来, 仁任师琦待之厚尙衷上* 言: "宰相不问金义杀使之罪, 而待其从者厚, 是师琦嗾义杀使, 其*迹已具, 乞明正其罪." 
会判事朴思敬自北元还白太后曰: "纳哈出谓臣言: '尔国宰相遣金义请云王薨无嗣, 愿奉渖王爲主, 故帝封爲尔主, 若前王有子, 朝廷必不遣渖王也.'" 太后召仁任曰: "予闻宰相遣金义如元久矣, 卿等独不知乎?" 遂下尙衷* 於都堂, 禑下师琦巡卫府, 师琦亡入人家, 追者急, 师琦知不免, 拔佩刀自刎, 仍斩之枭首於市.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04

仁任以爲遣义如元者乃赞成康舜龙知密直赵希古同知密直成大庸等所爲, 流远地, 盖以舜龙等尝仕元朝故也. 
仁任与宗亲耆老文武百官连名爲书呈北元中书省曰: "本国自世祖皇帝龙兴之时, 我忠敬王首先朝觐, 钦蒙圣恩, 得比圣朝诸王驸马世袭之例, 授以王爵, 厘降公主忠烈王爲驸马, 生忠宣王, 忠宣王生忠肃王, 皆袭王位, 自英宗皇帝时, 有江阳君滋子完泽秃渖王暠, 本国支派相别妄争王位, 蒙朝廷区别, 不能争夺先王伯顔帖木儿是忠肃王亲子, 袭位二十四年, 遗旨令亲男元子禑袭位, 谨遣判密直金 申达讣音, 前赴朝廷, 今来乃知完泽秃渖王孙脱脱不花, 实非厘降公主流派, 妄生异心, 欲要争袭, 甚违世祖皇帝定制乞赐禁约." 
旣而北元遣使来曰: "伯顔帖木儿王背我归 明, 故赦尔国弑王之罪." 仁任与池奫欲迎之, *二{三}司左尹金九容典理摠郞李崇仁典仪副令郑道传三司判官权近上书都堂, 以爲不可迎, 仁任复兴却其书不受, 令道传迎元使. 道传诣复兴第, 备陈利害, 辞颇不逊, 仁任复兴怒不视事, 乃流道传.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05

禑及太后再慰谕之, 仁任复兴乃出, 右献纳李詹左正言全伯英上* 曰: "守侍中李仁任阴与金义谋杀天使, 幸而获免, 此国人所以切齿痛心者也. 吴季南擅杀定辽卫之人张子温, 不以金义之杀使告定辽卫, 罪当推鞫, 仁任置而不问, 罪一也. 近赞成事池奫, 出鎭西北, 得金义书, 不以上达, 密附仁任, 及殿下累索, 然後乃闻, 托以不惑民听, 罪二也. 胡书之来, 池奫写其书削其言之要者, 以献殿下, 付其书仁任, 仁任不卽上闻, 罪三也. 与百官同盟, 以示专事殿下之意, 与胡通, 欲树功渖王, 以免他日之祸, 反复奸诈, 罪四也. 仁任奫唇齿煽变将然之, 祸不可测, 请诛仁任与奫, 又正季南子温之罪, 又遣使闻於天子." 
书上贬詹知春州事伯英知荣州事, 於是鹰扬军上护军禹仁烈, 亲从护军韩理阿仁任意上书以爲: "谏官论宰相, 非细故也, 谏官是, 则宰相有罪, 宰相无罪, 则谏官非矣, 不可不辨." 遂下詹伯英狱, 使莹奫等鞫之, 辞连尙衷田禄生, 莹杖鞫禄生尙衷甚惨, 仁任曰: "不* {须}杀此辈." 乃流之, 皆道死, 杖詹伯英, 及方旬闵中行朴尙眞流之, 又以九容崇仁郑梦周林孝先廉廷秀廉兴邦朴形郑思道李成林尹虎崔乙义赵文信等谋害己 流之.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06

时仁任奫坚味提调政房 权, 植党擧国,  附铨注之际, 视人贿赂多少, 伺候勤怠, 以爲升黜官, 或不足则添设无限, 或累旬不下批, 以待货贿之来, 一日除官宰枢至五十九台* {谏}将帅守令, 皆其亲旧, 至於市井工匠无不 缘, 除拜时, 人谓之烟户政, 其论赏, 鸿山战功, 不从军得官者甚衆. 三年, 以京城滨海畏倭寇, 欲迁都内地, 议可否, 崔莹以爲不可迁, 陈徵师固守之策, 仁任曰: "今赤地千里, 农夫辍耕望云霓, 而又徵师, 使失农业, 非爲国之谋也." 後仁任坐都堂议迁都曰: "今倭谋寇京都, 忠州去海远, 四方道路适均宜, 预迁太祖眞於忠州, 以松都爲防戍之地." 禑录仁任复兴功敎曰: "卿以功臣之後, 在先王时, 赤心素节, 历仕中外丙申己亥辛丑壬寅癸卯年*闲, 社稷倾危之际, 奋不顾身, 克着功绩 先王奄 之初, 悉捕凶徒, 以正典刑 予幼 不坠祖宗之緖, 再安社稷, 以 於今带砺难忘, 若不旌异, 何以励後! 今赐田各二百, 结奴婢各十五口, 虽有过愆犯不至十, 悉皆原宥, 卿等其益懋乃心, 匡救不逮, 与国咸休!" 南原府使卢成达日与倡妓纵飮, 不恤民事, 及倭寇南原, 成达火其仓盗米百三十石纸二百卷, 宪司请治其罪, 成达逃, 仁任曲法庇之, 竟不罪.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07

有裴中伦者, 遗仁任妾奴婢五口, 拜典客寺丞, 与判事金允坚争奴婢, 允坚亦以奴婢十口遗仁任, 二人皆附仁任讼都官, 允坚得之, 仁任右中伦召骂都官吏还取其案, 允坚更讼之, 知典法李释之曰: "汝可讼於侍中." 
时凡争讼者, 必先以田民金帛遗仁任, 然後得理, 台谏弹劾, 法司断决, 亦皆先阴 之. 
六年, 文牒录事王裨马弱, 仁任与之骏马. 七年, 因倭寇漕路不通, 宰相之俸, 不过数斛, 仁任不受曰: "以予之禄, 颁诸尉正!" 仁任纵肆贪 瘠公肥私, 致禄俸不给, 顾行小惠, 以钓虚名, 时人讥之, 旣而辞职不允.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08


八年, 判书云观事张补之副正吴思忠等上书言: "道诜密记, 有三京巡御之说, 今变怪屡现, 野兽入城, 群乌飞集, 宫中井沸鱼鬪, 请移都避灾." 禑下其书於都堂, 仁任执不可曰: "今勍敌在境,  我虚实, 不可徙深地示弱,  又年饥仓  竭, 而使行者 粮居者失所, 其可乎? 且乘舆所至, 供亿甚繁, 迁都之擧, 徒取民怨, 非久安之计也." 事遂寝. 
庆尙道都巡问使南秩, 不能御倭, 宪司劾之, 仁任与秩善, 止令安置宜宁. 
禑荒* {淫}, 游戱无度, 一日至仁任第, 适不在乃还, 仁任闻之, 献良马, 自後, 禑常至其第. 禑初稍志於学, 仁任奫坚味不喜儒, 竞以鹰犬导之. 
仁任辞职不允, 授领门下府事, 寻领三司事, 禑迁都汉阳, 仁任及禑舅李琳坚味廉兴邦都吉敷李存性崔濂等扈从, 各遣 从, 所在成群, 夺民田庐,,无有纪极. 吉敷以仁任姻亲, 拜代言诸司章* 不能口读, 骤升五宰, 党於仁任坚味兴邦, 久执政柄, 受人贿赂, 用舍顚倒.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09


九年, 有人书于吉敷门曰: "池佛陪爲大司宪, 边伐介爲掌令." 二人本系庸贱, 生长市井奸, 贪* {谄}谲未尝, 齿於缙绅, 故书以讽之. 
十年, 仁任献其婢凤加伊於禑, 禑宠爱之, 屡宿其第, 仁任避居别墅, 禑称仁任爲父, 妻朴氏爲母, 仁任待禑如畜壻. 国无旬日之储, 而田园奴婢遍中外, 将相皆出其门, 争 之夺人田民, 不恤国事, 时人目之曰: "提调奴婢" 
禑尝恶坚味贪 , 屡讽其子*치, 坚味托疾乞退, 仁任亦乞退, 以观禑志, 禑不允, 仍以仁任领三司事, 又领重房. 
司宪开城府事副令张演妻, 典工判书金克恭季女也, 与护军金璋私, 演执璋告宪司, 妻逃入仁任家, 仁任令宪司勿问.
十二年, 代坚味爲侍中, 明年以老病辞.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10


十四年, 诛林廉, 安置仁任於京山府, 窜其弟前评理仁敏於 林配烽卒杖流 子大护军  女壻知申事权执经侄右代言稷姻族签书密直河仑李崇仁密直副使朴可兴, 诛从孙三司右使存性. 存性初 仁任所爲後颇悔, 其尹西京治爲第一, 民追慕之. 初仁任逢迎恭愍, 赞成影殿之役, 及王薨无嗣, 援立辛禑, 一国威福在其掌握, 欲多树亲党务, 以柔 悦人, 门客满庭, 各自以爲待己尤厚, 诬陷忠良, 杀戮无辜, 时人比之李猫. 林廉之诛, 仁任将有所言, 诣莹第, 莹辞不见, 然莹德仁任右己, 白禑曰: "仁任决谋事大, 鎭定国家, 功可掩过." 遂幷其子弟皆宥之, 国人叹曰: "林廉之党渠魁漏网." 又曰: "正直崔公私活老贼." 辛昌立, 左侍中曹敏修白昌召仁任时, 仁任已死矣. 国人初闻被召, 恐其复乱国政, 开田民攘夺之门, 寻闻其死, 皆喜跃曰: "人不能诛天乃 之." 昌赐敎曰: "终始哀荣, 君无憾矣, 左右辅弼, 予何望焉?" 人皆笑之. 敏修请礼葬遣使吊 , 赠谥典仪官难之, 皆谢病不出, 副令孔俯慨然曰: "吾而不谥, 广平谁敢爲之?" 独至典仪议谥曰荒缪, 崇仁河仑姜淮伯等折辱之, 俯以 谐对其後台谏* 论仁任罪, 亦自俯发之.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11


右司议大夫尹绍宗与同列上* 曰: "窃见李仁任, 以柔媚之资, 挟其诈慝,  缘父兄, 事我玄陵, 窃位宰相. 影殿之役, 中外  , 侍中柳濯请候农隙 旨见罢, 而仁任遂代其位, 当国秉政, 迎合面谀, 竭民财力, 毒 三韩, 卒致甲寅之祸, 是仁任实知民怨, 而反逢长之也. 上王幼 嗣位, 仁任专制国柄, 乃谋一身百年之富贵, 不顾三韩万世之社稷, 杀忠勋而窜大臣, 罢书筵而进顽童, 蔽上聪明, 导上声色娱, 上游 使上王不暇亲政, 宦官宫妾饔夫内竪爵禄以悦之, 馈遗以结之, 使爲耳目, 日夜称誉於上, 甘言小惠, 愚弄国人, 皆得 心, 以林坚味廉兴邦爲腹心, 雄唱雌和. 货官市狱门如沸汤苞 , 附托者爲贤才, 节行廉耻者爲不肖, 锺鼎出於一笑, 刀锯起於一嚬, 两府百司藩鎭守令, 咸出其门, 言官要职, 列其私亲, 溪壑之欲, 不知纪极, 田园遍於诸道, 金帛充於列屋. 富家之翁 , 以封君姻亚乳, 臭工商贱隷, 坐耗天禄, 宿卫之臣, 百战之士, 未食斗粟. 於是一国之人以奔竞爲德行贿赂爲功状群寮旷职知有私门不知有王室矣. 四境多虞, 军旅方殷, 而仁任不以爲念, 败军之将, 纳贿则不问, 破贼之帅, 非赂则不赏. 境内丁壮, 咸托凶党, 免於戎行, 戍兵羸弱, 倭奴横行, 前无结草滨海, 沃野五六千里, 暴骨荒墟, 而内地州郡荡爲战场, 八道肃然者, 由仁任之坏军政也. 长养林廉群凶之党, 夺人土田, 夺人奴婢, 贼害无告, 残虐生灵, 恶声达於上国, 而仁任自疑, 不敢入朝, 其金银马布之贡, 轻薄谲诈之责, 铁岭立卫之议, 实仁任召之也. 卢氏, 宫妾也, 崔氏, 院婢也, 探旨封妃, 以配正宫, 倚其内助, 以固其权, 犹虑其计之未周也, 乃纳家婢戴爲小君, 俯伏称臣, 灭我列圣五百年正家之法, 败我东方数千载秉礼之俗, 汚秽王室, 羞辱祖宗, 播丑天下, 天子以爲三韩无人. 开国以来, 其奸其罪, 未有伦比, 林廉之恶, 皆仁任所 酿也, 群凶旣族, 而仁任乃保其首领以死, 但削其爵, 而其家得全, 是劝来世之奸贼也, 天子岂不以臣等爲党恶, 而不能闻於殿下, 以正其罪耶! 其爲中兴更化之累, 莫大焉. 愿殿下奋乾刚之明断, 数仁任之罪, 斩棺 宅, 以解天地祖宗之怒, 以快臣 亿兆之愤, 其家舍奴婢财物, 一皆籍没, 其子孙远窜禁锢, 使国人晓然, 知奸贼误国之罪, 虽其身已死, 不得逃於天诛, 则爲恶者惧, 爲善者劝, 人心正, 而国祚长矣. 林廉之族诛, 诚社稷之福也, 今殿下悯其罪及无罪, 还其家産, 诚天地生物之心也, 然其支党, 假群凶之威福, 病国毒民, 所畜聚者, 岂在无辜之列乎? 不问有罪无罪, 一切还之, 岂不有戾於圣王惩恶劝善之政乎? 岂不有戾於天道福善祸* {淫}之理乎? 愿命宪司坚味以下诸奸 , 不还一钱外, 其支党奴婢家财明 其罪之轻重, 虽在还给之限, 止给其祖先相传文卷明白者, 其他横得者, 一切不许还, 给以充杂贡!" * 上命禁锢子孙.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李仁任-012


明年绍宗又与同舍许应闵开等* 论仁任, 适绍宗病应等寝不上, 及绍宗迁大司成昌乃许*(??){葬}*(??)任{仁任}其壻姜筮往京山府葬之, 绍宗赴书筵以* 进昌命权近读之* 曰: "臣等前日论仁任罪恶请斩棺 宅, 而殿下记其人所不知饷军出奇制胜, 援立事大之功, 而宥其三韩所知残民贼君误国滔天之罪, 诚国人之所失望, 爲恶者之所喜幸, 爲善者之所沮丧. 一代人心之所以不正, 而臣等所以爲殿下惧开万世祸乱之原於中兴之初政也, 夫以四百馀年圣继神承之国家, 至我玄陵仁俭勤政历年之所积畜者, 果如亡秦兵火之馀关中之 竭, 而仁任有萧何给军食之功乎? 以我玄陵之明得人之多, 曾谓仁任得专良平淮阴出奇制胜之功哉? 丙申己亥辛丑癸卯之难庙堂 幄, 则有洪彦博诸公, 干城折冲, 则有李承庆安佑李芳实,金得培崔莹诸将相功名卓卓在百姓耳目, 而今也谓仁任一身兼三杰之功者, 臣等所未知也, 三韩之人, 无智愚皆指仁任爲林廉群贼之魁, 而犬豕之矣骂 之矣, 而不知仁任有尺寸之功. 假令仁任虽小有劳果, 足以掩其当国十四年卖官而靑紫如泥 狱而奸 得志毁军政, 而州郡爲墟铸群凶而 丧邦本之罪乎? 大明龙兴, 续中原之正统, 玄陵先天下, 而奉正朔将请衣冠而变胡服, 下令国中禁人剃头, 升遐不日, 仁任以侍中剃玄陵所长之发, 於是国人知仁任有无君之心, 无事大之志矣. 上王无他兄弟, 明德太后以五朝三韩之母太任太 之圣拥立上王於膝下, 谓仁任有援立之功, 臣等所未知也. 玄陵之薨, 上王之嗣, 王人之不返三者, 皆国之大事也, 宜每事各遣一使 奏而仁任乃迟回经涉数月, 方遣一介微臣崔源以行, 遂啓天子疑我之心, 被我以不道大恶之名, 可谓能尽事大之礼乎? 仁任当国逆天子徵执政之命, 不肯入朝, 凡遣使臣辄见拘囚推鞫窜逐, 上下阻隔人情疑惧, 讹言屡兴, 国几於亡, 能尽事大之礼者, 固如是乎? 夫治国莫先於正人心, 人心旣正, 则敎易入而令易行, 奸不生而乱不作, 仁任当国, 徇私情而害公义, 穷人欲而灭天理, 生有罪而杀无辜, 赏无功而诛有功, 贵贪黑而贱淸白, 好奸回而恶正直, 进小人而退君子, 溺人心於汚浊, 三韩之人, 以礼义廉耻爲贫贱祸败之槛穽, 而惟恐或陷於其中, 民焦虐焰, 国几顚覆, 尙赖天地之相祖宗之灵啓我上王廓淸群凶再安社稷人心一正. 然臣莹不知春秋讨贼之大法上戾天心下违人望释首恶而不诛於是国人见贼魁之得全则又飜然而改其心曰: '彼林廉之败者奸之未熟耳奸之熟则人不得而罪也天不得而祸也爲恶诚无害也.' 夫人之情谁不乐富贵哉, 谁不厌贫贱哉? 若不忠不义穷凶极恶而得保富贵, 以遗其子孙, 而无後灾, 则谁复有爲忠爲义以遗其贫贱於子孙哉? 今殿下私贼魁而全其家, 则三韩之人, 父勉其子, 妻劝其夫, 使学贼魁之深奸 忠 义惑世诬民人, 人皆欲卖殿下之社稷, 而求富贵矣. 仁任之逆命不朝, 与崔莹攻辽之计, 其罪一也, 若原其情, 则莹之攻辽, 不忍坐视祖宗封疆之削也, 仁任不朝, 只爲苟安待死之谋耳, 莹之淸白将相三十馀年不取民之一毫, 续癸卯已絶之国, 统扶升天几覆之社稷, 扫群凶於戊辰, 拯亿兆於汤火, 一攻辽之谬, 擧殿下旣断以大义而不敢私, 至於仁任败国逆命之罪, 乃何必欲保全以劝万世之不忠不义乎? 愿殿下一依前* 所言下宪司施行, 以惩爲恶, 以正人心."
恭让卽位, 谏官吴思忠等又上* 请斩棺 宅籍没家産, 於是命 其宅.

-----